2020年上海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及答案(5)
【导语】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应该是蛮少的。但是小编还是考虑到少数人都感受,整理了2020年
上海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及答案(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
A.种群动态研究
B.种群数量
C.种内、种间关系
D.种群调节
答案:A
2.下列有关有效积温公式K=N(T-T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是变量
B.K只随N的变化而变化
C.K是常数
D.K与N、T、T0无关
答案:C
3.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大量的碳被固结在岩石圈中
B.化石燃料中也有大量的碳
C.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
D.二氧化碳是碳在大气圈中的唯一形式
答案:D
4.在北半球中维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答案:C
5.遗传多样性是发生在( )
A.分子水平
B.原子水平
C.离子水平
D.物质水平
答案:A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土壤
答案:D
7.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B
8.下列哪一项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
A.传播
B.定居
C.竞争
D.消亡
答案:B
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
八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答案:A
10.氮素的下列四种状态中,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利用的是( )
A.N2
B.N02
C.NH4
D.NH3
答案:C
11.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气候顶极
B.偏途顶极
C.土壤顶极
D.地形顶极
答案:A
12.下列不属于气候因子的是( )
A.光
B.温度
C.pH
D.湿度
答案:C
1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答案:D
14.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的是( )
A.砍伐森林
B.森林大火
C过度放牧
D.过度捕捞
答案:B
15.下列说法中不是种群的数量特性的是( )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C.种群的密度
D.种群的分布方式
答案:D
16.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间接作用的是( )
A.温度
B.雨水
C.坡向
D.光照
答案:C
17.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指的是( )
A.密度
B.多度
C.频度
D.优势度
答案:A
18.高温对动物的有害影响是( )
A.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
B.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
C.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
D.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
答案:A
1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到再次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答案:B
20.植物种子在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有时出现黄化苗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不足
B.温度太低
C水分过多
D.养分缺乏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个空,每空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__________。
答案:干燥风
2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主要由草食食物链和腐屑食物链交织而成,其中__________占优势。
答案:腐屑食物链
23.自然资源可分为自然恒定资源、__________和生物资源。
答案:矿产资源
24.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__________两种。
答案:冻害
25.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__________。
答案:协同进化
26.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__________。
答案:营养结构
27.对群落单元的划分及群落的宏观实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有两个学派,即__________和个体学派。
答案:有机体学派
28.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___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答案:巩固时期
29.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_________。
答案:次生环境
30.凡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答案:自然生态系统
31.一些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其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__________
答案:富集作用
32.种群数量在一年内的变化规律称为__________。
答案:季节消长(或季节波动)
33.种群是__________的集合体,而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
答案:个体
3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__________两方面。
答案:生物小循环
35.在生物学的环境研究中,生物学更加重视__________的研究。
答案:小环境
36.逻辑斯谛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__________。
答案:逻辑斯谛系数
37.演替与波动是有区别的。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__________的变化。
答案:可逆
38.人工辅助能可分为__________和工业辅助能。
答案:生物辅助能
39.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陆生植物是__________。
答案:中生植物
40.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__________变化。
答案:日照长短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
答案:×
42.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
答案:×
43.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
答案:×
44.“生态学”这一学科名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的。( )
答案:√
45.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 )
答案:×
46.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分布形式。( )
答案:√
47.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
答案:√
48.在生态因子中,气象因子是对生物生存和繁殖起关键性作用的主导因子。( )
答案:×
49.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
答案:×
50.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
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若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哪几类?
答案: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三类:
(1)快速演替,在短时间内(几年或几十年)发生的演替;
(2)长期演替,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或几百年)发生的演替;
(3)世纪演替,这种演替占有很长的地质时期。
52.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答案: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结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营养级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如不仅家畜采食牧草,野鼠、野兔也吃牧草,即同一种植物被不同种的动物食用。同样,同一种动物也取食多种食物,如沙狐既吃野兔,又吃野鼠,还吃鸟类。此外,有些动物(如棕熊等)既吃植物,又吃动物。这样,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形成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之间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结,从而构成网状结构,这就是所谓的“食物网”。
53.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点。
答案:(1)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2)耐性特点:①生物耐性有最高、最低和最适范围;
②生物耐性限度因发育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
③自然界生物的耐性限度实际范围几乎都比潜在范围窄;
④生物的耐性范围是可以改变的。
五、论述题:54小题,20分。
54.试分析影响演替的一些因素。
答案: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有以下一些: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由于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普遍而经常发生,因此,任何一地段,都有可能接受这些扩散来的繁殖体。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对动物来说,每当植物群落的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居住在其中的动物区系实际上也在作适当的调整,使得群落内部的植物和动物又以新的联系方式统一起来。
(2)群落内部环境变化。这种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体解体,为基地植物的自下而上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
(3)种内和种间的关系改变。组成群落的物种在其内部以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进而使群落特性或多或少地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影响演替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限于几种,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类的活动。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